作者:董翔1#*,马妍1#,张铈岱2,荣彩玉3,姜晓余1,李妍1,聂士斌4,田恐虎5
单位:1.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
2.中鼎智能(无锡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3.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
4.888集团官方网站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
5.888集团官方网站分析测试中心
期刊:AdvancedFiber Materials
(中科院一区,TOP,IF=17.2)
创新点
Highlights
(1)开发了基于AgNP@PDA@M(OH)(OCH3)(M=Co, Ni)的纳米复合涂层芳纶材料(NCANF),NCANF遇火后通过界面催化与高温还原形成了“金属-炭-空气”蜂窝状缓冲层,显著提升了其在极端高温环境下的防护能力。
(2)基于银纳米颗粒导电网络重构效应,NCANF可实现快速火灾报警响应及火灾分级指示功能。NCANF的"压力-电阻"响应特性,为其在智能消防服的可靠动作识别性能的应用提供了基础。
(3)NCANF集成了严格防火、热防护、火灾报警响应、先进传感等功能。通过结合信号采集传输技术,这种智能消防织物将重塑未来消防救援模式,以期实现在作战效率、安全性与协同性方面的突破性提升。
研究背景
Research Background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火灾事件的频率和复杂性增加。传统消防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消防员,但其无法感知环境危害并实时监测消防员身体状态。具有"防护-感知-决策"一体化功能集成的智能消防服已成为消防安全研究的热门趋势。现有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缺乏对其防火、热防护性能的关注。智能纺织品应用于消防服的防火性能与现役消防服(FU,耐火层)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。严格的防火、热防护成为了智能消防织物迫切需要提升的性能。
摘要
Abstract
智能消防织物亟需具备严格的防火性能。本研究采用新型二维纳米材料AgNP@PDA@M(OH)(OCH3)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,构建了纳米复合涂层芳纶材料(NCANF)。通过界面催化与高温还原,NCANF形成独特的"金属-炭-空气"蜂窝状缓冲层,使其可承受丁烷火焰(1300°C)冲击至少60s,性能优于现役消防服(FU,耐火层Nomex材料)。在此过程中,NCANF背面温度较FU降低超50%,最大温差达236.1°C。NCANF可实现3s内快速火灾报警响应(最大电阻变化率15%),并支持基于运算放大电路的火灾报警分级指示。将用作可变电阻的NCANF集成于机械手手指关节处,50次重复弯曲手指关节,NCANF稳定保持约63%的最大电阻变化率。通过关节弯曲角度与电阻变化率的映射关系,可建立"姿态密码"作为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矩阵,实现消防员动作行为识别。NCANF有效解决了现有智能消防织物缺乏严格防火体的难题,有望建立基于实时现场信息采集的联动救援模式。
文章图片
Figures

图1 NCANF的合成与优异性能。(a) AgNP@PDA@M(OH)(OCH3)(M=Co,Ni)的组装过程;(b) NCANF的制备流程;(c) NCANF优异性能的作用机理;(d-g)NCANF在智能消防服中的应用:(d)严格防火,(e)分级火灾报警,(f)全面热防护,(g)消防员动作行为识别。

图2材料的物相、微观结构及表面元素分析。(a) M(OH)(OCH3)与(b) AgNP@PDA@M(OH)(OCH3)(M=Co, Ni)的SEM图像;(c) ANF、NCANF及FU的数码照片;(d) ANF与NCANF的物理参数;(e) ANF的SEM图像;(f) NCANF的SEM图像;(g) ANF和NCANF厚度数据;(h) ANF与NCANF的红外光谱;(i) NCANF的表面元素组成(EDS);(j) ANF与NCANF的XRD图谱;(k) NCANF的SEM图像及其表面元素分布。XPS谱图:(l)全谱,(m) Co2p谱,(n) P2p谱,(o)
Ag3d谱。

图3 NCANF的严格防火性能。(a) ANF与(b) NCANF在1300°C丁烷火焰冲击时的数码照片;(c) ANF、FU及NCANF的TGA曲线与(d) HRR曲线;(e)残余质量、(f)峰值热释放速率及(g)损伤长度对比;(h)与文献中阻燃织物性能的对比;(i)防火测试示意图及(j) NCANF与FU的红外热成像图;(k) FU与NCANF背面温度对比;(l) NCANF残炭的SEM图像;(m)蜂窝状缓冲保护层的XRD谱图及ICDD PDF-2标准卡片(No.47-0901、No.47-0798、No.04-0783);(n) NCANF残炭的表面元素分布图;(o)防火性能的作用机制;(p) NCANF在智能消防服中的严格防火性能的应用场景。

图4 NCANF的全面热防护性能。(a)热辐射防护性能测试及NCANF与FU的红外热成图像;(b) ANF、FU及NCANF的热导率(λ);(c)热辐射作用下ANF、FU与NCANF的背面温度变化;(d) 80℃加热台条件下ANF、FU与NCANF的背面温度;(e)室温下ANF、FU及NCANF附于人体手臂的红外热成像图;(f) 80℃加热台加热过程中ANF、FU及NCANF的图片与红外热成像图;(g) FU与(h) NCANF基于纤维结构的COMSOL Multiphysics简化计算模型模拟加热台加热情况下温度变化;(i) FU与NCANF表面温度变化曲线的实测与模拟结果对比;(j)热防护性能作用机制;(k) NCANF在智能消防服中全面热防护性能应用场景。

图5 NCANF的分级火灾报警性能。(a) NCANF火灾报警响应照片;(b)火灾报警分级指示响应数据;(c) NCANF受火焰作用时电阻变化率的动态响应;(d)火灾报警分级指示性能演示;(e) NCANF暴露于火场的单次电阻变化率的变化;(f)火灾报警分级指示电路原理图;(g) NCANF火灾报警作用机制;(h) NCANF残炭的SEM图像及其表面元素分布;(i) NCANF与近期报道的应用于火灾报警的智能材料的性能对比;(j) NCANF在智能消防服中火灾报警性能的应用场景。

图6 NCANF在智能消防服应用中的动作行为识别性能。(a)电阻变化测量系统示意图;(b) NCANF集成于指关节处反复弯曲运动的电阻变化率;(c) NCANF集成于指关节处弯曲单次记录的电阻变化率;NCANF集成于肩部,(d)肩部的运动照片及(e)对应电阻变化率记录;(f)指关节弯曲角度与电阻变化率的梯度对应关系;NCANF集成于肘部,(g)肘部的运动照片及(h)对应电阻变化率记录;消防手语:(i,l)"发现被困人员"、(j,m)"危险"、(k,n)"收到";(o) NCANF压敏特性作用机制;(p) NCANF在智能消防服中的动作行为识别性能的应用场景。
第一作者简介:
董翔,工学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以第一作者在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》和《Polymer》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,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,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等,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七项。
研究方向:智能耐火材料、纳米复合材料
马妍,2023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,以共同第一作者在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》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篇,以第一作者在《复合材料学报》期刊上发表EI论文1篇。主持888集团官方网站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项目1项。
来源:
Xiang Dong, Yan Ma, Shidai Zhang, et al. Rigorous Fireproofing, Thermal Protection, Graded Fire Alarm and Body Language Recognition: Designing Nano-Coated Aramid for Smart Firefighting Clothing.Advanced Fiber Materials, 2025.